2012年5月21日,由何继善院士牵头主持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课题“中国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研究”的研讨会在中南大学校本部科教南楼第二议室举行。本次研讨会是继2012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工程管理理论体系建设研讨会”后对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构建的进一步深入讨论,旨在明晰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逻辑层次等,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框架,为课题的后续工作奠定基础,促进课题的顺利进行。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伯聪教授、东北大学校长丁烈云教授、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院长任宏教授、中南大学工程管理研究中心王孟钧教授、张飞涟教授、宇德明教授、王青娥副教授、陈辉华副教授、张彦春老师、李香花老师以及土木工程规划与管理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2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在何继善院士的主持下,与会人员就中国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达成了如下共识:
一、会议认为工程管理是将工程与管理交互融合,并最终服务于工程实践的管理活动,不同于项目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等,有着自身的本质特征。探索工程管理的本质与内涵是构建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会议认为中国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树形”结构。其中,“树根”由理论基础构成,“树杆”由基本理论构成,应用技术则构成了理论体系的“枝叶”。理论体系的构建追求“根深、叶茂、杆壮”,“树杆”部分,也就是基本理论部分,是理论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是回答工程管理本质问题的精髓所在。
三、会议就基本理论部分的完善进行了讨论,认为基本理论由工程伦理、工程经济论、工程组织论、工程技术论及工程过程论五部分构成,并强调这五部分理论并非传统意义上狭义的工程伦理、工程经济、工程组织、工程技术和工程过程,而是相对宽泛的概念,更多地考虑工程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从宏观层面来思考工程管理的本质与内涵。
四、会议强调我国工程管理活动的历史渊源,中国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要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不能照搬国外,而应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课题组应针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工程管理案例进行深入学习,提炼出理论精华,结合当今我国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管理理论体系。
五、会议强调工程管理的对象主要为大型工程,多需要考虑其美学功能和艺术价值。因此,理论体系应包含“美学”及“工程艺术”等方面内容。
六、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进程安排:课题组成员会后应消化吸收本次会议讨论成果,进行深入思考,20天后将意见通过邮件、视频等方式进行集中反馈; 7、8月份,利用全国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会议的机会,将课题主要思想与国内外工程管理专家进行讨论,征求建设性意见;8月底,课题组内部再组织一次正式研讨,形成一个更加完善集中的意见,以便于在9月22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工程管理论坛上更好地集思广益,更好地吸收与会专家对理论体系构建的看法与建议。
中国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任务十分艰巨,会议号召课题组全体成员敢于挑战,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勇于提出新思想,提交新成果,让成果经受住历史与实践的考验。同时,会议强调,中国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将在批判中得到不断完善。